高展百科 百科 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

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

高展网为您带来《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》,本文围绕上班还是创业展开分析,讲述了关于上班还是创业…

高展网为您带来《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》,本文围绕上班还是创业展开分析,讲述了关于上班还是创业相关的内容,希望您能在本文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!

  转眼又到2021年开年,又到了立flag的时候。

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

  过去的一年,人类在各种劫难和纷争中经历了太多刻骨铭心的事情,如今带着沧桑迈入新的一年,整个世界时局,陷入了“内卷化”的担忧。而咱们的国家,有幸能够在疫情中率先恢复,继续迸发活力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

  尽管如此,对于时代大变局的“打工人”来说,依然面临疫后经济恢复、贸易战、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冲击,这给本就在家庭经济、身体滑坡和职场瓶颈中负重前行的中年职场人,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
  对此,有些人认为,既然打工不能打一辈子,那就自己创业,自己当老板;更多的人,则是继续留守在工作岗位上,寻求向上发展的空间,伴随着很多的纠结与无奈;也有很多人开始了做起了“斜杠中年”,开始了8小时之外的副业生涯;还有人开始离开大城市,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进军事业单位…

  鑫爷现在刚好35岁,再过一个多月就36岁了,对此心中也感慨良多。作为一位中年油腻营销人,十几年来,在职场生涯中经历了很多教训,如今处境也是不上不下,继续上升面临天花板,加之4年前二孩不到一岁的时候,我曾经大病一场,有幸得亲朋好友帮助才挺过来。

  由于现实所迫,对于这35岁以后的职业发展问题,我有过很多的反思,同时也借鉴了身边人的一些经历,总结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心得,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。

 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向来强调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进取精神,而当代各种形形色色的“成功学”和毒鸡汤,则更是把财富多少、是否成功,当作人生输赢的唯一标准。

  在这样的语境下,我们世俗的观点总是认为,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,自我实现一定要创业,一定要拼搏上进,才能成为人上人。创业当老板,总比为别人打工高级。而对于那些不求大富贵,满足于现状,只沉迷于自己爱好过活的人, 则被看作不走正道、不求上进。

  我们整个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,都被这种价值观裹挟着:结婚要看家境、房车多少;社交也带着十足功利性,大家一门心思去接近位高权重的人,混不好的不受待见;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受尊敬程度,也基本依个人资产而定,而对普通人,连其思想都要被嘲讽为“穷人思维”。

  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,每个人的幸福感,都完全寄望于创富成功这一单一的标准。这样,就很容易在与身边人的对照攀比中,变得焦虑而浮躁,也很容易盲目跟风,这样反而不利于我们理性的认识自己,去突破35岁以后的职场围城。

  毕竟,人到中年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阶段,身上肩负了太多责任,纵有很多的梦想,贸然做决定只会降低我们达成目标的概率。

  我认为,有事业心和创业梦想固然是好的,但是不意味着“打工”就低人一等。一个人就像一个企业,各有各的生存模式。

  对于企业来说,成功的商业模式,比如支付宝、小米,必须是高度个性化的,必须根据自身的能力、资源、市场环境等因素,做整体的整合和协同,才能够持续玩得转。个人也一样,你要根据人生目标、性格能力、优势资源、家庭状况等,找到一条能够属于你自己的“商业模式”。

  打工or创业,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“商业模式”,这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。既然是商业模式,我们就要用商业的逻辑进行冷静分析,看当下哪种商业模式更加适合你未来职业发展。

  首先,是你个人的生活目标:是想实现自我理想,成为人中龙凤,还是只要实现财务自由,体验生活,所有这些的终极目标,不一定是赚大钱,不一定是事业成功,而是真正获得幸福感。

  其次,要考虑到每种职业选择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收益,以及结合你的家庭压力、你自己的情况,判断你的风险承受能力。这里的成本不光金钱,还包括陪伴家人的时间、身体健康、个人精力等,收益也不只是金钱,还包括你的成就感、快乐感。

  再次,还要围绕你的未来职业选择,思考需要提升哪些能力,需要积累资金、人脉等方面的哪些资源?决定我们这条路成功走下去的关键是什么?

  在此,鑫爷借鉴著名的“商业模式画布”,列出了一个简单的个人职业“商业模式”分析画布,供大家做参考。

  一般而言,创业可以带给我们更大的事业感和成就感,可能达到的人生财富和地位上限也更高,但是需要投入的金钱、精力和时间成本也更多,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要高很多。

  很多创业者都把大多数时间和身家都投入在事业上,甚至家人要为此牺牲很多,而且有些创业项目一旦失败,可能是高额负债。还有一些创业者因为压力大,患有抑郁症,经常睡不好甚至自寻短见。

  创业也并意味着大富大贵,也可能是一无所有,甚至创业也不必然比打工赚的一定高,关键看你的项目赛道需求潜力怎样,具体经营情况如何,以及你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溢价能力。

  刘润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,他认为有些创业者虽然不是打工,但是由于业务利润低、竞争大,收入并不高,不过是在帮社会打工。而像一些资深的医生、主持人、明星,虽然也是打工,由于有了市场话语权,其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。

  我们平日看到的、艳羡的,大多是像马云这样光鲜的成功创业者,但是没看到他后面更多的失败者,负债累累甚至赔上身家性命。创业的风险,不光是收入低,还可能是家庭动荡、到处躲债。

  相反,如果你内心只求安稳的生活,不想在事业中付出过多,性格或能力上具有明显的缺陷,心理上承受不了巨大的波折和压力,创业对你来说就会困难得多。

  相比创业,打工虽然不太可能大富大贵,工作也是受人指使,总是身不由主,各种加班加点也让人头疼。但短期来说,需要承担的风险较低,所需成本投入也较低,没有太高的门槛。

  而且由于介入程度相对较浅,时间投入相对少一些,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,这样对孩子成长也是不见得是坏事。

  如果你不追求大富贵,对物质欲望不是太强烈,也不想做出点事业改变这个世界,只喜欢过简单的小日子;或者觉得自己能力有严重不足,没把握做好创业,或者不觉得创业的成就、物质的提升能够带给你乐趣,就没必要勉强自己一定要跟风去创业。

  还有一种情况,如果你很想创业,但是现阶段你的家庭经济脆弱、身体状况不佳,承受不起全职创业可能的巨大风险,就没必要勉强自己,非要贸然辞职去创业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先从事与未来创业有关的工作,积累经验、人脉,时机成熟时再图谋大业。

  不过,打工虽然短期内相对平稳,但是长期风险却是很大的,随着年龄增长,如果我们经验能力跟不上,或者抵消不了身体衰退、知识技能折旧带来的劳动力贬值,或者遭遇经济增长或行业衰退,或者工作太消极只想摸鱼,老板就会认为你“性价比低”而被无情淘汰掉。

  近年来,甚至有不少企业招聘员工直接写明“要求年龄35岁以下”,而一些已经在工作岗位的中年人,也因为“低性价比”而被企业强制优化掉,成为“中年危机”这一扎心现实的真实注脚。

  所以,就算你胸无大志,愿意打一辈子工,也一定要保持危机感。

  随着年龄增长,你必须以攻为守,时刻保持自身知识、技能的进化,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从更高维度上,与那些高性价比的“后浪”形成差异化的竞争,而不是与他们在同一层次贴身肉搏。这样,年龄才不会成为我们职场的减速带,而是加速器。

  比如,想办法提升职场格局和管理能力,爬上更高的管理层,掌握资源分配的主导权;累积人脉和客户资源,以时间换空间,让其他人难以替代;不断精进专业能力,形成压倒性的专业优势,并有意识地塑造职场个人品牌,让自己变得无法替代。

  当然,同样是打工,不同职位,其收入水平、发展路线千差万别。大体来看有三种类型:管理路线、专业路线和业务路线。

  走管理路线,其发展空间是最大的。对于中低层管理,要注重业务技能、统筹组织和带团队能力提升,把事情做好、执行到位;而到了高层管理,你还需要你有更高的格局,有较强的概念和策略思考能力,能够准确的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领导的意图,并能深度东西和创新业务模式。

  对于专业路线,需要你在专业能力上坚持不懈的提升,直至为该领域的专家。此外,专业人员的从业经历背书也很重要。比如营销人,可以去专业的4A公司或者营销咨询公司工作,或者有服务知名企业的案例,这对你的职业生涯大有助力。同时,专业人员还要善于借助当今的自媒体,比如发文章、出书籍,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品牌。

  对于业务路线,除了要有强大的业务能力,更重要是有意识地积累业务相关资源,比如供应商资源、下游客户资源、相关合作方人脉等等,当你能够整合足够多优质的行业资源,你出来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  如果限于条件只能打工,但是又想有更多的收入,早日实现财务自由,那该怎么办呢?

  其实,副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,既有稳定的工资收入,又能开拓更多的可能,可以说是一种小而美、低风险的“轻创业”模式。如果副业做起来了,有了足够稳定和丰厚的收入,甚至有可能晋级为主业,这样连创业梦想也一起实现了。

  要做好副业,最好具备一项专业技能,比如像舞蹈、会计、书法、设计等等,或者跟你现有职业有效协同,这样更容易切入。

  比如,我本人有着十多年的品牌营销经验,平时也是从事营销工作。我现在在周末或下班时间,尝试做营销类自媒体,这样可以把平时工作的一些心得、想法写出来,这样与工作不相冲突,还可以有效协同。

  不过,做副业也是有陷阱的,第一是如果时间分配不好,影响了主业,那样就得不偿失了;二是投入太多金钱,这样如果亏了,可能会抵消掉你主业的收入。所以,副业要在不占用主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,而且要做那种无需投入资金或者只投入很少资金的项目。

  限于笔者的阅历和认知有限,以上分析不一定正确,只是抛砖引玉,提供一种分析思路,希望能够为同样处于职场瓶颈中的中年人,带来一点小启发。这种思路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的职业选择,比如说考公务员、从事自由职业等等。

  最后我想说,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,我们都要清楚自己内心想要什么,选择了就要能够承受其中快乐和痛苦,以及成败的可能性。不管选择哪条路,我们永远不要苟且,内心要永葆向上的力量。并且始终坚信,我们一定会与更高的幸福感更加靠近!

  最后,祝愿天下所有的职场人,2021年“牛”转乾坤,更上一层楼!

《上班还是创业(35岁创业还是继续打工)》来自网络,本文围绕上班还是创业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,仅作参考。

广告位
返回顶部